回目录
羡慕 - 安息
诗歌321首 你这神的隐藏的爱!
一
|
你这神的隐藏的爱! |
长阔高深无人知悉, |
|
远远我见你的光彩, |
我就叹息望得安息, |
|
我心痛苦,不能安息, |
除非我心安息于你。 |
二
|
你的声音,仍然隐招 |
我来负你甜美的轭; |
|
我虽几乎前来应召, |
但是惧怕前途阻隔; |
|
我志虽定,我情却离, |
我欲向你,反而背你。 |
三
|
全是恩典!使你吸引 |
我心向你追求安息; |
|
我虽追求,不能亲近, |
流荡的我无所凭倚; |
|
哦,要何时不再流荡, |
所有脚踪向你而往? |
四
|
日下有无什么东西, |
与你相争来分我心? |
|
呀,我求你把牠割弃, |
让你作王无人与竞; |
|
我心才会不再拘泥, |
当牠藉你得了安息。 |
五
|
哦,我求你埋藏这己, |
使主(非我)从我而活! |
|
恶欲邪情钉死绝迹, |
不私留一宝贝罪恶; |
|
除你之外,在凡事上, |
使我无求,使我无望! |
六
|
哦主,给我无上之助, |
救我脱离无用之虑; |
|
赶出己意离我心府, |
离我全人隐密之域; |
|
使我作个顺命的人, |
不断称颂,时常感恩。 |
七
|
求你使我时刻离地, |
谦卑等候听你吩咐; |
|
求你对我时常题起: |
‘我是你爱、你命、 |
|
你主;’来听你声,来觉你力, |
来尝你爱,是我所期。 |
作者:特斯贴根(Gerhardt Tersteegen)
本诗的作者是特斯贴根(Gerhardt
Tersteegen一六九七----一起六九)。特斯贴根弟兄晚路德马丁两百多年,同为日耳曼人。他的双亲都很爱主,自幼将他献给主。
他曾写了一百多首诗歌,“你这神的隐藏的爱”为其中最美好的一首,是卫斯理约翰译成英文,再由倪弟兄译成中文。这是一首写出圣徒一生属灵经历的诗歌,故难以文词表达感觉。大意在一、二节说出爱的启示(弗三章十八、十九节)并隐召,呼唤我们起来追求安息,但当前往追求时,才发觉“我志虽定,我情却离,我欲向你,反而背你”的事实。第三节说出连我们能追求都是恩典,恩典叫主来吸引我们,但是“我虽追求,不能亲近”,是因我们的心“流荡不定”。四、五节说明流荡的原因:心中有与主相争的“东西”,且在“己”中满布“恶欲邪情”。因此“日下的东西”求主“割弃”,而“己”求祂“钉死”。至终达到如此地步“除你以外在凡事上,使我无求使我无望”,才是真正安息于神的时候了。
(以上摘自《诗歌简介》)
撰文者:黄心洁 2005/5/21
本诗作者为18世纪德国著名的圣诗作家特斯提根(Gerhardt Tersteegen)。特斯提根小时身体不好,家境贫穷,虽然一心要为主传道,但无法负担读神学院的费用,迫于环境,只好跟随哥哥学做生意,虽然每天忙于工作,但心志仍不摇动,晚上的时间几乎全部用来读经、祷告、默想主的话。后来,为了能更多追求主,便从事织布带的工作,如此一来,生活更简单,接触的人也少,使他能更专心与主交通。在他经历了一段“黑暗时期”之后,他不再只注重个人与主的交通,也开始与几位弟兄聚集,并和他们同工,出去传扬福音。直到他感觉主的需要实在太大,为主工作实在太忙,就放弃了织带子的工作,全心仰望主的供应。因着他是一个单纯、清心,满有生命和真理的人,在当时他作工的德国北部,甚至其他各国,都有许多人受到他的帮助。他一生写了一百多首诗歌也成为后世的帮助,而“你这神的隐藏的爱”是最美好的一首,满了灵感,满了经历,满了真理,道尽一个爱主之人一生的经历。约翰卫斯理(John
Wesley)将其从德文译成英文,倪弟兄再译成中文。
(一)“你这神的隐藏的爱!长阔高深无人知悉,远远我见你的光彩,我就叹息望得安息,我心痛苦,不能安息,除非我心安息于你。”刚开始的经历是远远看见了主,知道主实在是太好了,但是内心的感觉并非“喜乐”,竟是“叹息”、“痛苦”;因为看见了,还没有得到。因此,心中渴望与主联结;“除非我心安息于你”,否则仍不得安息。
(二)“你的声音,仍然隐招我来负你甜美的轭;”当他进入内室得了安息时,隐约听见主还要呼召他起来与主同工,但是他还是幼嫩的,虽然因着爱“几乎前来应召,但是惧怕前途阻隔;”心中有催促要跟随主,回头想一想自己,再看一看环境,又觉得不容易。“我志虽定,我情却离,我欲向你,反而背你。”你是否也有过这样的经历?说软弱,又并非不爱主;似乎知道主的心意,但又逃避,不肯答应。
(三)但是我们要赞美主!祂的要求总是带着供应。事实上祂对我们没有要求,只有应许。主的呼召实在是极大的应许,祂并没有要我们为祂作什么,而是祂要在我们这些微小、不配的人身上作祂的工。并不是人自己努力追求,就能来达主所要求,而是经历“全是恩典!”第一步就是主自己“吸引我心向你追求安息;”愿你吸引我,我们就快跑追随你。当他起来追求以后有什么情形呢?“我虽追求,不能亲近,流荡的我无所凭倚;哦,要何时不再流荡,所有脚踪向你而往?”为着主撇下世界,应该从此住在主里享受安息,但是虽然追求主,却还不能亲近主。世界回不去,主却寻不着,这才发现自己是一个流荡的人,无所凭倚。
(四)那些阻隔他亲近主的是什么?答案就在第四、五节。“日下有无什么东西,与你相争来分我心?”原来爱主以先,我们的心早已被许多人、事、物分割占据,但主要我们全心全魂爱祂,因此,靠着主的怜悯,要一一被暴露、被对付,好叫心能完全归主得安息,不再“拘泥”于这些事情。但是要割舍心中所爱谈何容易?“呀,我求你把它割弃,让你作王无人与竞。”我虽藉主的光照知道这些东西的存在,但我自己对付不掉,主呀!求你自己来对付,你叫万事互相效力,也许是兴起环境,把这些割弃,如果心中还有什么与你争竞作王,我心就永不能得安息。
(五)“哦,我求你埋藏这己,使主(非我)从我而活!恶欲邪情钉死绝迹,不私留一宝贝罪恶。”拦阻的因素还有己、恶欲邪情、宝贝罪恶。世界对付了,己仍带来难处,肉体仍然活动!因此己要埋藏,所有生活行动不再自己出主意,照自己的习惯、自己的观念,不再是“我”活,而是主从更新的我、被主浸透的我活出来。并且照着灵而行,就不再满足肉体的邪情私欲了。甚至“宝贝罪恶”(什么东西是我所爱的,明知是罪恶,但过不多时仍要享受一下,才得满足)都要对付,不为自己留下一个。求主给我们这样的渴望:“除你之外,在凡事上,使我无求,使我无望!”
(六)“哦主,给我无上之助,救我脱离无用之虑。”需要主极大的恩力,才能坚固我们,一次一次把我们从那些为着自己的打算拯救出来。我们只要凭着信心,那些在自己里的思虑都是无用之虑。“赶出己意离我心府,离我全人隐密之域。”每当己有什么提议时,就要把它从我们的心中赶出去,保守我们的心单纯;全人最隐密的地方,应该是“关锁的园,禁闭的井”只为着主,是与主彼此享受、彼此交通的地方。这样才能“作个顺命的人,不断称颂,时常感恩。”
(七)“求你使我时刻离地,谦卑等候听你吩咐。”现在已不再有不安的意志,不再有挣扎,只听主的吩咐。“求你对我时常题起:‘我是你爱、你命、你主。’”一心只爱主,活主,并顺从主,经历“来听你声,来觉你力,来尝你爱,是我所期。”这是何等安适的人生!(完)
你这神的隐藏的爱
─大本诗歌第321首─
你这神的隐藏的爱!长阔高深无人知悉,远远我见你的光彩,我就叹息望得安息;我心痛苦不能安息,除非我心安息于你。
本诗的作者是特斯帖根(Gerhardt Tersteegen
1697-1769),特斯帖根弟兄晚路德马丁两百多年,同为日耳曼人。他的作亲都很爱主,自幼将他献给主,盼作传道。后却为环境所迫,改做一个织带子的工人,但他事主的心志并不受环境恶劣而摇动。他在每日完工之后,像克理威廉(William
Carey)那样,花时间去祷告、默想、写作,并对那些有属灵问题的人给予帮助。他虽是奥秘派,却不偏重默想,把服事与默想调在一起,在生活中实行出来。
他曾写了一百多首诗歌,“你这神的隐藏的爱”为其中最美好的一首,是卫斯理约翰译成英文(请参前“诗歌时代背景简介”第三时期),再由倪弟兄译成中文,第一版“小群诗歌”已收载入。
这是一首写出圣徒一生属灵经历的诗歌,故难以文词表达感觉。大意在一、二节说出爱的启示(弗三:18-19)并隐召,呼唤我们起来追求安息,但当前往追求时,才发觉“我志虽定,我情却离,我欲向你,反而背你”的事实。第三节说出连我们能追求都是恩典,恩典叫主来吸引我们,但是“我虽追求,不能亲近”,是因我们的心“流荡不定”。四、五节说明流荡的原因:心中有主相争的“东西”,且在“己”中满布“恶欲邪情”。因此“日下的东西”求主“割弃”,而“己”求祂“钉死”。至终达到如此地步“除你以外在凡事上,使我无求使我无望”,才是真正安息于神的时候了。
(摘自台中市召会周讯第915期
|